全部选择
反选
反选将当前选中的变为不选,未选的全部变为选中。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确定

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嘉应学院校赛的通知

所属地区:广东 - 梅州 发布日期:2024-05-15
所属地区:广东 - 梅州 招标业主:登录查看 信息类型:招标公告
更新时间:2024/05/15 招标代理:登录查看 截止时间:登录查看
咨询该项目请拨打:187-8889-8240
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嘉应学院校赛的通知
各院(中心),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教高函〔2024〕9号)精神,学校决定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主要任务
(一)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激励广大学子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三)以赛促创,(略)。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学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大赛包括高教主赛道(详见附件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详见附件2),产业命题赛道有关内容将根据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广东省分赛组委会下发文件另行通知。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详见附件2)。
(三)同期活动。创新创业活动月(5月)、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创业大讲堂。
四、组织机构
学校设立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赛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具体人员如下:
主任:陈文海
副主任:袁铎张丽霞廖志成
成员: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科研处、团委及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创新创业学院。
相关成员单位:(略)
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大赛的策划、宣传、推进等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创新创业讲座、沙龙等各类活动;负责对参赛团队开展项目辅导培训;负责组织专家开展项目评审。动员近两年来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参与大赛。
教务处:组织动员各学院专业老师积极指导学生参赛,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
学生工作处:(略)做好大赛宣传发动工作;为获奖团队学生提供大赛奖金。
科研处:遴选和组织教师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动员负责老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产学研用融合。
团委:动员近三年来参与“挑战杯”“攀登计划”的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大赛;结合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各二级学院:负责发动师生力量,广泛挖掘本学院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比赛;鼓励学生将创意、创新成果以及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参赛;积极发动和组织符合参赛条件的创业校友报名参赛(2019年以来毕业学生的创业项目均可参赛);负责创新创业工作的老师做好参赛项目的管理,按照赛程进度督促参赛学生完善相关材料。
五、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学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二级学院。(略)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各二级学院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六、赛程安排
(一)赛事宣讲及项目培育(5月)
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各二级学院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大赛宣讲,二级学院要开展赛事训练营,积极动员师生挖掘和培育项目,撰写项目商业计划书,做好项目报名准备。
(二)参赛报名及院级初赛(5月-6月)
各二级学院须于6月2日前完成院级初赛,根据复赛配额择优推荐进入校级复赛的项目(复赛配额将根据参赛报名情况另行通知),并将推荐进入校级复赛的项目报送大赛组委会邮箱:(略)
(略)开放时间为5月15日,报名截止时间为6月2日。请各二级学院负责大赛组织工作的教师务必通知参赛团队在“(略)”((略)(略)上申报和上传商业计划书等材料,(略)上报名成功。
(三)校级复赛(6月)
6月11日前完成校级复赛。大赛组委(略)络评审,按评审分数高低排序选出项目晋级校级决赛。
(四)校级决赛(6月)
6月23日前完成校级决赛。采用现场“(略)演”的形式进行公开选拔。根据省赛组委会配额,结合校赛成绩和省赛训练营培训效果,择优遴选项目代表我校参加省赛。
(五)省赛项目辅导及组织参赛(6-8月)
省赛推荐项目名单确定后,创新创业学院将邀请相关专家评委对项目进行辅导和优化,推荐省赛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需要为项目提供一切必要资源,切实帮助项目做好打磨及备赛工作。
七、奖励设置
本届大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共40个;另设若干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
如下表所示,参赛和获奖团队学生成员依照《嘉应学院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嘉院教〔2017〕1号)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获奖团队依照《嘉应学院“(略)+”“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奖励办法(试行)》(嘉院校办〔2020〕16号)规定可获得相应奖金;获奖团队指导老师的奖励依照《嘉应学院教研工作量计算及奖励办法(修订)》(嘉院教〔2023〕1号)规定执行。
类别
项目内容
学分
备注
课外科技创新创业类竞赛
国家级
经省赛送评所有作品
4分
1.同一项目多个级别获奖,只按最高级别认定学分。
2.团队参赛者,负责人满分计,参加成员减0.2分。
省级
特等奖
4分
一等奖
3.5分
二等奖
3分
三等奖
2.5分
优秀奖
2分
参赛未获奖
1.5分
校级
一等奖
2分
二等奖
1.6分
三等奖
1.2分
优秀奖
1分
参赛未获奖
0.8分
八、目标任务
下表为各二级学院本届大赛参赛目标任务,请各学院按照目标任务做好参赛项目的组织工作。
学院
参赛项目指标
学院
参赛项目指标
数学学院
138
计算机学院
184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223
林风眠美术学院
111
化学与环境学院
125
体育学院
121
文学院
150
音乐与舞蹈学院
100
外国语学院
118
教育科学学院
136
生命科学学院
125
土木工程学院
121
政法学院
168
梅州师范分院
65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127
医学院
35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37
合计
2504
目标项目数量为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数总和,对于各个赛道的参赛项目数量不做具体要求。对参赛项目数量达标的学院,每增加5个参赛项目可增加1个学校复赛推荐名额。超额完成参赛项目指标的二级学院将增加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立项名额。
九、项目来源
(一)挖掘符合条件(2019年及以后毕业)的校友创业项目。
(二)在校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实验室项目、横向项目等。
(三)开展乡村振兴、公益服务、红色主题教育等项目。
(四)已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攀登计划”项目立项或参加挑战杯等其他创新创业类竞赛的项目。
(五)入驻校内外各类孵化基地、科技园、众创空间等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六)《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产生的创新创业项目。
十、工作要求
(一)宣传发动。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确保参赛师生充分了解大赛、积极参与大赛。
(二)协调组织。各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本次大赛的重要意义,科学谋划、准备充分、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组织做好大赛相关工作。
(三)提供支持。各二级学院要做好初赛组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十一、其他事宜
(一)各二级学院于5月15日(星期三)17:00前将负责大赛的领导和教师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略)
(二)本通知所涉及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十二、联系方式:(略)
大赛组委会联系人:(略)
创新创业学院李彬峰
联系电话:(略)
电子邮箱:(略)
地址:(略)
嘉应学院
2024年5月13日
附件【1:高教主赛道方案.docx】已下载次附件【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docx】已下载次
热点推荐 热门招标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