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选择
反选
反选将当前选中的变为不选,未选的全部变为选中。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确定

2024年全市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意见

所属地区:江苏 - 宿迁 发布日期:2024-02-07
所属地区:江苏 - 宿迁 招标业主:登录查看 信息类型:招标公告
更新时间:2024/02/07 招标代理:登录查看 截止时间:登录查看
咨询该项目请拨打:187-8889-8240
“立春”已过,全市小麦即将陆续返青,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总体看,由于秋播基础好,越冬底墒足,低温寒潮天气不良影响较为有限,冻害偏轻,实现了安全越冬。截止1月20日,全市小麦平均叶龄5.5叶,平均亩茎蘖数78.6万,单株次生根7.9条,一二类苗占比达88.2%,小麦群体适宜,个体发育较好,苗情明显好于往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苗情不平衡性大。旱茬、杂交稻茬、粳稻茬并存,播期差距较大,既有早播旺长苗,也有晚播弱小苗,两极分化明显。二是不良气候影响风险大。入冬以来气候变化异常,气温波动态势明显,春季更是倒春寒、连阴雨频发季节,遭受倒春寒和渍害的风险较大。三是病虫草害防控难度大。入冬以来土壤墒情足,田间湿度大,入春以后利于杂草、病虫害发生,防控难度加大。因此,春管必须要坚持“抓住两头、促弱控旺,高效施肥、稳穗增粒,绿色防控、治病除草,防冻抗渍、抗逆保丰”的技术途径,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均衡生长,全力夯实夏收丰收基础。
一、稳壮保优,合理施肥。全市小麦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壮苗面积占比近九成,是实现夏粮丰收的基础和关键,对此类田块田管的关键是稳住壮苗优势,攻大穗增粒重。要在群体叶色正常褪淡、基部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追施拔节肥,一般亩施尿素5-8公斤+45%三元复混肥(15:15:15)10-15公斤。高产攻关麦田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可再施一次孕穗肥,一般亩追施尿素5-10公斤。为避免因施肥过量导致小麦贪青、倒伏,务必掌握好追肥时期和总量。对有转旺风险的麦田,要通过镇压、化控等措施控旺促壮,并适当推迟追肥,保苗稳健生长。
二、控旺促弱,优化群体。当前,全市迟播晚播三类苗面积约48万亩,是夺取小麦高产的短板,也是实现产量突破的潜力所在,对此类田块田管的关键是抢时促弱转壮,争足穗提粒重。对群体偏小、穗数可能不足的弱小苗和脱肥严重麦田,应采取“以促为主”的策略。一般可追肥两次,第一次一般在返青后、起身前,亩施尿素7-8公斤+45%三元复混肥((略))15公斤;第二次一般在倒2叶末至剑叶期,亩追施尿素5-8公斤,有利于防早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对于播种早、群体过大的旺长麦田应采取“以控为主”的策略,强化“控旺防倒”措施的应用。一是适时镇压,拔节前连续镇压2-3次。土壤过湿、叶片潮湿、封冻、盐碱土等情况下不宜镇压,拔节后不能镇压;二是在倒5叶至倒4叶初,叶面喷施生长抑制剂,控旺防倒伏;三是严格控制早春施肥,至群体叶色褪淡后再追施拔节肥。
三、适时化除,防控病虫。加强病虫草害预警预报,科学制定防治预案。春季要根据草相选择适宜除草剂,精准防控多花黑麦草、雀麦、节节麦、看麦娘、猪秧秧等恶性杂草蔓延势头。在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8℃以后,于晴好天气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施药。遇寒流来临前停止施药,待冷尾暖头再用药,防止发生冻药害。返青后及早抓好茎基腐病、纹枯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控。抽穗扬花期要全面预防赤霉病,做到见花打药;要突出强化“一喷三防”工作,抽穗后注意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增量增次喷施磷酸二氢钾,达到“一喷多促”保粒增重防早衰的目的。
四、疏通沟系,降渍保墒。针对今年越冬期以来麦田土壤墒情较为充足,冬季雨雪天较多,地势低洼及沟系配套较差麦田已出现渍害症状的情况,要把预防渍害作为春季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小麦返青前的有限时间,及时清沟理墒,疏通田间内外沟系,保证排水畅通,确保雨止田干、沟无积水。对秸秆还田量大、播后镇压不到位、土壤塇松的麦田,拔节前在土壤墒情适宜时,选择晴好、无霜冻天气尽早进行镇压,以促进根土密接,防止失墒干冻死苗。
五、防御冻害,及早补救。据气象部门预测,春季发生灾害性天气的可能性大,要提前做好“倒春寒”防控准备。在低温天气来临前,对土壤塇松、尚未拔节的麦田进行镇压,弥补土壤缝隙,防止透风跑墒;对缺墒麦田,寒潮到来前提前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土温和近地层小气候,缓冲降温影响,预防冻害发生;对已拔节或孕穗抽穗小麦可通过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及生长调节剂,减轻低温影响。寒潮过后2-3天,要及时踏田调查受冻情况,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叶面喷肥等措施,分类补救。一般对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公斤,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公斤,促进恢复生长。
(略)
2024年2月7日
热点推荐 热门招标 热门关注